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官方网站消息,8月21日,海关总署发布了《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》。公告提到,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(地区)的人员,如接触过猴痘病例或出现发热、寒战、头痛、嗜睡、乏力、背部疼痛、肌痛、淋巴结肿大、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等症状,入境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,海关卫生检疫人员将按规定程序采取医学措施并开展采样检测。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(地区)且有被污染或有被污染可能的航空器、船舶、集装箱、货物,应按规定程序接受卫生处理。
【资料图】
自2022年5月以来,猴痘疫情持续在全球多个区域广泛流行,截至目前,已有113个国家(地区)报告了89000多例猴痘确诊病例,包含152例死亡病例。近期,欧洲、美洲和西太平洋区域猴痘疫情呈上升趋势。
7月,中国内地新增491例
自2022年5月以来,猴痘疫情持续在全球多个区域广泛流行,截至目前,已有113个国家(地区)报告了89000多例猴痘确诊病例,包含152例死亡病例。2022年7月以来,我国海关总署先后发布数次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。
近期,欧洲、美洲和西太平洋区域猴痘疫情呈上升趋势。为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,保护出入境人员的健康安全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》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定,8月21日,海关总署发布了《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》。
公告里要求,若有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(地区)的人员,如接触过猴痘病例或出现发热、寒战、头痛、嗜睡、乏力、背部疼痛、肌痛、淋巴结肿大、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等症状,入境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,海关卫生检疫人员将按规定程序采取医学措施并开展采样检测。
其次,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(地区)且有被污染或有被污染可能的航空器、船舶、集装箱、货物,应按规定程序接受卫生处理。
在此之前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8月9日公布了7月份猴痘疫情监测情况。2023年7月1日至31日,中国内地(不含港澳台)23省(区、市)新增报告491例猴痘确诊病例。
近两月猴痘确诊数增加较多,专家解析三大原因
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显示,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,猴痘疫情呈现以下特点:一是病例均为男性,96.3%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。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。除同性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生感染。三是89.2%病例为主动就诊发现,6.5%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,其他为主动报告和主动筛查等发现。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,主要为发热、疱疹、淋巴结肿大等症状,无重症、死亡病例。
相较于中国疾控预防中心2023年发布的6月猴痘确诊病例106例,7月份我国猴痘的感染者数量大幅提高。而对于近两月来猴痘确诊病例数增加较多的原因,专家认为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导致的:
一是猴痘疫情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隐匿性传播,80%病例为单个病例,感染来源不清,防控难度大;二是随着宣传教育,重点人群主动就诊病例增多,除了密接筛查发现外,通过重点人群主动报告、重点人群筛查等也增加了病例发现;三是境外疫情不断输入境内,输入风险仍持续存在。
虽传播隐匿、境外输入风险大,但猴痘并非不可预防
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,受隐匿性传播和境外输入风险影响较大。猴痘病例不断增加,我们应当如何预防?
2023年7月,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了《猴痘防控方案》,对于猴痘疫情总体要求坚持“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、精准防控、快速处置”原则,落实“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”措施。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此发布了健康提示。
关于猴痘的传染源,猴痘病毒的宿主尚不明确,目前认为非洲啮齿类(非洲松鼠、树松鼠、冈比亚袋鼠、睡鼠等)可能为其自然宿主。传染源包括感染的啮齿类动物、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、患者。病例出现症状后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前具有传染性。病例出现症状前4天内可能具有传染性。
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,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人的皮肤及黏膜病变渗出物、呼吸道分泌物、血液及其它体液传播;也可通过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、接触被感染的动物或人污染的物品和表面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感染者的飞沫或飞沫核、母婴传播等传播。2022年5月以来的全球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传播。
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。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。2022年5月以来的全球疫情,96%的感染者为青壮年男性(中位年龄34岁),与疫情主要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发生有关。
但猴痘并非不能预防。专家建议,避免与疑似猴痘患者进行密切接触,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;避免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和材料,例如餐具、杯具、床上用品、毛巾或衣服等;避免在猴痘疫情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,避免捕捉、宰杀、生食当地动物;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经常清洁和消毒,做好手卫生。另外,也要提高猴痘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,做好自我症状监测。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、皮疹、淋巴结肿大等症状,应主动就医,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、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或暴露史,以协助诊断和治疗。
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实习生张馨予综合报道
来源:潇湘晨报企鹅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