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政工作关系民生、连着民心。近年来,“广东省文明单位”河源市民政局切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、基层社会治理、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,用“民政担当”聚人心暖民心。同时,以构建文明社会为目标、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为主线,充分发挥所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持续掀起志愿服务活动热潮,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贡献民政力量。
(资料图)
市民政局每年举办的七夕活动颇受青睐。
托起养老“稳稳的幸福”
“长百千里歌声嘹亮,海兰江畔红旗飞扬……”近日,在源城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,今年80岁的黎老跟老友开心地唱着红歌,悠然惬意的生活让他们乐此不疲。“在这里可以唱歌、下棋、玩动感单车、按摩,还可以结交很多朋友,真好!”黎老说,每天都会约上三五好友到源城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“打卡”,丰富的节目让他们老年生活很有趣。
从无到有,从单一到多元,从养老到享老,居家社区养老是我市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。民政部门作为承担最基本的养老社会服务的职能部门,听民需、探冷暖,对养老服务质量提升的探索从未停歇。市民政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与老年人切身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,努力让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安,充分满足社区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需求,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、幸福感,稳稳托起老年人的幸福“夕阳红”。
目前,全市乡镇(街道)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正稳步推进中,这是我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之一。今年,市民政局加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,深入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,健全城市“街道-社区-小区-家庭”四级和农村“县-镇-村”三级养老服务网络,持续推进乡镇(街道)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建设,实现乡镇覆盖率55%以上、街道覆盖率100%。协调推进城市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补齐工作,强化养老服务设施保障,加快补齐农村养老短板。
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
“你比划我猜字”互动游戏、颁发结婚证仪式、签名立结婚誓言、切蛋糕以及放飞气球“让世界见证爱”……每年七夕,市民政局举办的“相约七夕挚爱今生”主题活动受到了不少新人的欢迎。市民政局还向新人发出《文明婚礼倡议书》和《文明家风倡议书》等宣传资料,倡导节俭办婚事、抵制铺张浪费,文明办婚庆、拒绝低俗闹婚,创新办婚礼、丰富婚庆内容。“参加七夕活动,感觉收获很大,觉得爱情是一件值得令人向往的事情,也感觉这样文明的结婚形式特别健康向上。”一参加“相约七夕挚爱今生”主题活动的市民如是说。
近年来,市民政局扎实推进婚丧事宜移风易俗宣传教育,助力全市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,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,遏制不正之风,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精神面貌。通过突出村规民约对婚丧事宜大操大办、天价彩礼、薄养厚葬等陋习的约束作用,指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完善村规民约,潜移默化规范群众的行为习惯。
此外,每年清明节期间,市民政局联合多个单位向社会发布清明祭扫倡议书,倡导文明祭祀先人;推进节地生态安葬,倡导丧事简办,推动丧葬礼俗改革;开展“纸钱换鲜花”服务,设置无烟祭扫区,免费为市民提供鲜花祭祀,提倡无烟祭扫,大力倡导绿色殡葬,推动移风易俗。
“志愿红”践行文明新风
近日,86岁的刘阿婆在源城区源西街道社工站和社会组织的帮助下,解决了生活难题,社工和志愿者将其受潮的住房进行了“微改造”。“刘阿婆的情况是社工在对辖区群众进行走访摸底时发现的,由于她年岁较大,又是独居,房屋阴暗受潮却无法自行解决,我们就结合五社联动开展了‘微心愿’服务。”源西街道社工站负责人认为,满足群众的“小心愿”,比赠送物资更有必要。
市民政局通过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,形成社工引领义工的新局面,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。自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协会成立以来,市民政局已培养社区骨干志愿者1161人,组织全市各县区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各类志愿者培训活动200场次,参与志愿者近12万人次。目前,我市已建成乡镇(街道)社工站101个、服务点336个,在岗社工1560人,在全省排名前列。同时,督导人员、社工积极发挥社会工作贴近群众的优势提供专业服务,累计服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众38.74万人次。
为大力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,市民政局志愿服务队不断创新服务方式、丰富服务载体,通过深入开展“安全伴我行”“书香润心灵,阅读伴成长”“‘粽’情端午、孝暖空巢”和“情系长者暖中秋”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,关爱留守老人、留守儿童、困境儿童,进一步展现了新时代民政人热心公益、奉献社会、关爱他人的精神担当和社会责任感。同时,市民政局积极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,向市民详细介绍《志愿服务条例》对志愿者权益的法律保障,广泛调动市民参与城市文明建设的积极性,提升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、参与率、满意度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